(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
青年一直都是文学的未来和后备力量,他们像奔涌的后浪不断为这个时代输送着新鲜的血液与磅礴的力量。
匿名改稿现场
4月21日上午,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走进川大,在文学与新闻学院举办了一场匿名文学改稿沙龙活动。院长李怡、《青春》杂志总编辑李樯、作家卢一萍、《当代文坛》主编杨青等人齐聚一堂,点评匿名作者提交的短篇小说《氓》和《捞针》。本场活动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康宇辰主持。
2014年,以著名作家、茅奖得主毕飞宇命名的“毕飞宇工作室”在江苏兴化成立:宗旨是为小说繁荣做“义工”,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小说创作新人,以改稿会、研讨会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刊物主编和文学爱好者一起对匿名作者的作品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沙龙式的教学方式,在文学界和高校创意写作专业产生广泛影响。从2016年开始,小说沙龙相继走进南京、上海等地高校,反响热烈。《青春》杂志则自1979年创刊起,一直坚持“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毕飞宇工作室携手《青春》,推出专栏“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重点面向高校写作者,以改稿会、研讨会的形式,促进青年写作。
匿名改稿现场
本场活动开始,《青春》杂志总编辑李樯和江苏兴化文联副主席郭亚群首先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生赠阅《青春》(世界青年文学选刊)和《好小说是改出来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院长在致辞中阐释了“青春”的意义,并表示,此次沙龙是两个“青春”的一次握手,《青春》杂志和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青春》杂志社总编辑李樯则表示,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举办的初衷,就是想听到一些有价值的批评和建议,期待在作者匿名的情况下,回到文本本身的研究。
本期沙龙上半场讨论的短篇小说《氓》。研讨环节结束后,匿名作者的身份在现场揭晓。他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赖贤帅。他介绍了自己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时说,之所以用这样一个女性化的视角来书写,缘于自己生命中遇到过许多杰出的女性,她们的故事和精神构成了这篇小说并充实了自己对女性视角的关注与理解。下半场点评的短篇小说是《捞针》,这篇具有探索性质的又带有意识流色彩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游轮里的旅途故事。大家对该篇小说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在研讨环节结束后,《捞针》的匿名作者的身份也被揭晓。她是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周文。她表示,《捞针》是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感谢老师们给出的理性化、改良化的建议,这对自己以后的心理建设和人生道路也极具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