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详情

丹道修炼,龙门派命功修习的根本途径!-当前时讯

2023-05-26 17:13:02来源:道教
1

《龙门派丹功》,钟吕亲传,长春祖述,是道家命功修习的根本途径。

龙门派,属于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袭全真教法,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龙门派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家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

《龙门派丹功》因不多采用意念,故不存在出偏问题,其入手功夫已成为今天静功修炼的良好方法,习称“道家功”。原只在道门中传授,到了宋代,因吕祖提倡“教外别传”之旨,开始将功理功法要领记录在文本上,使之不致湮失。


(资料图片)

尽管丹功号称“坐功”,其实练功时坐的姿势,并没有什么特殊讲究,虽然需要盘膝而坐,但又盘、单盘、散盘皆可,秉“道法自然”之旨,即使随便端坐在椅上(必须不倚不靠),也未尝不可。

重要的是练功时的心态,一定要保持高度平静,不能因喜怒哀乐而激动,也不宜抱一时的浓厚兴趣来练功,如不想静坐时,不要勉强自己。既然入座,就该抛开外界一切杂务干扰,放下心中一切思想包袱,这时的思想意识,应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求明心见性,其它一切,什么也不追求。

2

丹书中介绍过几种入手方法,既能有效止念,又可增长功力:

1. 回光守窍

静坐,眼皮下垂开一线之光,隐约看到鼻尖。内心则注意着两眉中间稍稍进入脑内部位,这个部位并不需要确定,只是模模糊糊知道有这么一处地方即可,这一做法称为“回光”。

静定下来以后,可以将意识渐渐由脑部转入丹田、下丹田,如果那里的某一处稍稍有一点感觉,即可将意念固定在那个部位,谓之“守窍”。

这里所说的窍,位置都比较模糊,也不必认真去确定,大概在此即可。等到功夫深了一层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那窍的准确位置,开始时绝不要十分着意追求。用回光守窍这个办法,让心思放在练习守窍一事上,基本上可以避免杂念干扰。

2. 调息咽津

静坐中闭口,舌抵上腭,只用鼻孔呼吸。用耳朵细听自己呼吸的声音,要耐心地使呼吸逐渐变得又轻又细,乃至听不到一点声音。到了这时,仍然要仔细的听下去,一心放在听息上面,便可排除一切杂念,所谓“心息相依”。呼吸的理想方式,是用“内呼吸”。

亦即练习逆式呼吸: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松开。如想较快进入,有两种途径可走。一种是在吸气时,同时提缩肛门,则小腹自然就收缩;呼时一放松,小腹和肛门也就同时放松了。如此松提九次,呼吸便可调整成腹式呼吸状态,以后就不用再提肛了,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另一种办法是,当吸气的时候,设想脐眼也同时在向内吸气,于是小腹就自然收缩了。逆式呼吸练习到相当纯熟后,便可微微加进一种意念,即设想呼气的同时,外界元气随而充入小腹,注入下丹田,成为药苗。

这样,吸气之时便会感觉到那股元气,向上微微升起。于是一呼一吸,几个内部的元气也在中下丹田之间一上一下,这就是内呼吸,所谓“真人潜深渊,游浮守规中”。当然,这种升降情况一定不能故意设想,而是自然达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现,而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习练。

在调息过程中,口中唾液会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须轻轻咽下,但不可过快、过猛,所谓“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3. 全身放松

在刚刚入座时,先把身体任意摇动,使骨节松开,坐稳以后保持最姿态,固定下来,便将倒向放松。一般是先松开双肩,不再耸肩持力;然后再松腰背和颈部;于是其它部位,也随之放松而不着丝毫之力,静定下来之后,内脏也就自然放松了。这一放松过程,不必多用意念,与上述回光、调息配合进行。

按照前述方法,逐渐达到入静。在练功的全过程中,只有守窍一事,要时时管照,所谓“勿忘勿助”。既不彻底忘掉守窍,也并非念念不忘守窍,一心只放在丹田那里,其他如放松、调息,当已经松开、已经调和之后,就不用再去管那些闲事。

意守丹田时,眼睛内视,耳朵内听,心思注意,这种心态,在入座初期不难做到,心神也不难集中,可是时间一久,意守的念头会逐渐懈怠,杂念思絮也会渐渐在脑中盘旋,注意力就没有开始那么集中了。

从这时起,思想上要保持一种警觉,所谓“只灭动心,不灭照心。”当思想一开小差,自己要马上察觉到,立即拉它回来,所谓“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3

如果实在心绪纷乱,可以采取反省的步骤,将眼、耳、鼻、舌、身依次巡查一遍:

1.眼睛内视丹田没有?如没有继续注视,赶快再视。

2. 耳朵在听呼吸声音没有?如没有继续听,赶快再听。

3. 鼻孔有气息感觉没有?如没有注意,就接着让气息再轻微一些、再静细一些。

4. 舌头顶住上腭没有?如没顶好,马上纠正。

5. 全身放松没有?如哪里有绷紧的地方,便立刻松开。

这样巡查之后,再接着止念、守窍,于是入静状态又继续保持下去,如此进行,杂念会日渐减少,入静状态也能逐渐持久,功力慢慢提高了。

照此练功多日,丹田部位会产生一股暖气,随呼气时的元气注入下丹田而境强,是为培育药苗,构成“还丹大药”的初基。如果在闭目坐中,忽有亮光出现,或为一片,或为一轮,出现的部位,往往是在眼前、面前,谓之“玄关出露”,表明功夫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进一步闯关通督,便有了条件,出现这些现象,一般是在练功一百天左右,故称“百日筑基”。

但这一过程各人并不一致,有人可能不到一百天,有人可能超过一百天,甚至长达一年半载,总之不能去刻意追求,也不能过分兴奋。欲速则不达,一着急,反而坏了大事,因为丹功的全过程,始终本着“道法自然”的原则,这一点十分重要。

应该注意的是,男性在练功期中,会有为“活子时”的产生,或称“产药”。此时要防止泄漏之危,万一发生谓之“倒鼎翻炉”,好比炉中练好的丹药倒掉一般,故须“防危虑险”。

如果有此现象,坐中应采取“吸抵撮闭”的方法:即鼻中吸气,闭目上视顶门,轻轻撮提肛门,适当闭息,以意念引导浊精经过会阴、尾椎,沿脊柱上升,而达到脑部,谓之“还精补脑”,或称“采小药”。

这样,丹田会有活力感觉,身心舒畅,日久天长,就有热力在脐部盘旋,是为大药产生,应当继续习练,则这种热力会沿脊柱上升,冲破三关,通开督脉,那就是进一步功夫了,丹书中讲的“安神祖窍,蛰藏气穴,采药归炉”,就指这一过程。

言丹功者,皆云入手须调身、调心、调息,是为“三调”,而状态均须松静自然。此理深合天道,是正确的。所谓三调,实际上仅有神与气两端。调神已经包括了身与心,调气则为调息。因调身时,必然同时需要调心,调心时也同时需要调身;身心两者密不可分,在入手调整阶段是拉到一起的,故直接用调神来概括身心,更为直接。

《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入手调整,抓住了神与气,则药苗也就由此而生。元精一项,在调神调气之中,自然而调,就不必再费力了。

4

调神调气的要领,现有一道偈语:

松散空清,恍惚杳冥。

静细微深,丹田意存。

详解如下:

1. 松

入坐时应放松,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松的感觉,是全身肌肉、骨骼、经络全都放松,毫不着力。因此松的要领,关键就在处处不着力上。并非坐中全身下沉或后倒之感,而是端坐如故,但纯不用内力支撑,听其自然而已。

2. 散

仅仅松了还不够,更须把骨节之间散开,感到所有体内打了结子的地方,全都拆散,则与外界环境渐渐融为一体。

3. 空

松散是全身四面散开之感,而空,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库房中一座货物架,有许多格子,堆满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从上到下把那些货物全部搬空,一层层地搬,最后只剩一个空架子。可以想象头部一层,上体一层,下体一层,坐中层层搬走杂物,四肢五脏都随之空虚,浊气秽物也随之消散。

4. 清

松散空之后,仍然感觉有些躯壳存在,此时进一步将其泯去,使四大一身与法界相融,达到无我身的状态。

5. 恍惚

身虽隐退,心意仍存,此时须再泯去心意,于是初步进入恍兮惚兮的境界,似有似无,似无似有。

6. 杳冥

进一步深入,即心意也逐渐泯退,进入杳杳冥冥的境界。至此,调神功夫即告完成。

关于调气的要领,详解于下:

1. 静

气息用耳去听,达到听不到一点声音为度,那就是静。

2. 细

无声的气息,须进一步加细。

3. 微

呼吸渐渐似有似无,达到自己也感觉不到的程度。

4. 深

此时即进入胎息境界,自觉呼吸已断,而很畅快。但此时不可用意念,也不能勉强,达不到,那就算了。

5. 丹田意存

整个调气阶段,都要注念于丹田。仙师曾言“知而不守是功夫”,对于丹田的部位,大致在脐部腹腔之中,不必追求个什么准确所在,知道有那一块地方就行,而不必刻意守之。始终保持知而不守状态,尽心于调气,以求达到胎息阶段。

龙门派丹功入手大致如此,供同道参考。

标签:

上一篇:环球今日报丨1~4月 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